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11-19 08:56
20"世紀80年代以來!諸多調查顯示!我國青 少年 的 心 理 問 題 檢 出 率 在 L"S 左 右!少 數 低 于 #"S或高于T"S!大部分調查結果在#KS%LKS 之間"##$#&&& 年 美 國 的 M/:-+<, f+,+:02 報 告! 美國L"S的兒童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礙"L#$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帶有普遍性的 社會問題$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國學者劉華山認為"T#! 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上的完全的康寧或完好狀態(tài)$ 在這種狀態(tài)下!一個人充滿生命的活力!有積極的 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 的潛能與社會功能$按照這個定義!心理健康不是 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過程$在此過程 中!一個人要不斷地依據現實環(huán)境進行自我心理調 節(jié)!進而獲得成長與發(fā)展!從而達到更高的心理健 康水平$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筆者只從人格方面進行歸納$就人格因素而言!包 括的成分也很多!這里只探討其中研究得較多的幾 個!如自尊%氣質特點%控制點與歸因方式和情緒 調節(jié)策略等$
1. 自尊
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身的了解也在不 斷增加!并開始對自己擁有的品質進行評判$在青 少年成熟期!當個體的自我概念逐漸清晰穩(wěn)定時! 他們會對自己形成一個特定的自我價值評價!這種 特定的自我價值評價就是自尊 &9+2?D+91++>’$自 尊在時空上表現出相當高的一致性$高自尊的青少 年對自己的滿意度較高$他們不僅了解自己的長 處!同時也知道自己的短處!并希望改進$他們通 常保持著積極的情緒!表現出高的勝任力!對自己 的命運有主宰感$高自尊者不僅自我接納程度高! 也接納他人!能容忍不同于自己的觀點!所以人際關系滿意$他們的成就動機一般也較高!且傾向于 把成功歸于自己的能力$相反!低自尊的青少年不 能悅納自己!總認為自己無能!常常被焦慮和自我 懷疑所困擾$另外!低自尊者成就動機低!傾向于 把成功歸于運氣!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
哪些因素會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自尊呢?鮑爾 比認為兒童早期的依戀關系類型影響他們將來的自 尊$安全型依戀會導致高自尊$熱情%敏感的民主 型父母教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高自尊!而冷漠的專制型父母 教養(yǎng)方式會降低兒童與青少年的自尊$
%<8 &#&R!’認為!個體的自尊水平深刻地影 響他們 對 生 活 改 變 的 適 應 能 力"!#$U:0-+ &#&&K’ 對#K$名#’%#R歲的青少年的研究發(fā)現!低自尊 與高抑郁之間顯著相關!且與無望%無助感%自殺 傾向 密 切 相 連"K#$Z=+:*<29+:等 &#&&K’ 通 過 對 LK!名#T%#’歲的精神科病人與LRR名高中生的 比較研究發(fā)現!自尊匱乏與自殺傾向相關!男生比 女生自尊高!普通高中生的自尊明顯高于少年精神 病患者
2 . 氣質
奧爾波特把氣質 &1+>;+:0>+,1’描述為個體 情緒屬性的特征性現象$B*<>09和 E*+99把氣質 定義為個體的行為風格(一個人是如何做事的 &如 做事的快慢和強度’$具體包括 & 個方面)節(jié)奏% 活動水平%適 應 性%進 取 或 退 縮%心 境%反 應 閾 值%反應強度%分心和注意時限$學者們運用因素 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氣質理論模型$其中研 究得最多的是困難性氣質!這種氣質同適應困難有 關$雖然在困難性氣質的概念上還有爭議!但多數 研究顯示這種不適應性氣質特征與青少年的情感障 礙和問題行為相關$另外!凱根等 &#&&#’提出了 抑制型和非抑制型兒童的概念$他認為!抑制型兒童的動作是有監(jiān)控的!抑制的!溫和有禮的"而非 抑制型兒童的動作是自由的!精力充沛的和自發(fā) 的#前者在面臨不熟悉的人!環(huán)境或挑戰(zhàn)時更容易 焦慮#凱根把它稱為 $陌生焦慮%#在青少年期和 成年后"當抑制型兒童在新環(huán)境里感到不舒服時" 他們會表現出社交退縮
還有學者探索了特殊的氣質特征與青少年的焦 慮和抑郁癥狀之間的關系&R’#研究對有焦慮癥狀和 既有焦慮又有抑郁癥狀的青少年"以及有學習困難 的和 LR 名 正 常 的 青 少 年 進 行 了 比 較" 用 V(M (+><15<,02518"0615=518"9<6507525180,49*8,+99) 問卷對這些青少年及其親屬的氣質特征進行了測 量#結果發(fā)現"情緒性和害羞是青少年及其父母兄 弟姐妹發(fā)生焦慮或兼有焦慮和抑郁癥狀的主要氣質 特征#
3. 控制點和歸因方式
控制點 (2<6/9<?6<,1:<2)是一種人格特質"它是依據個人認為發(fā)生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的事情是否可控來進行劃分的#如果一個人身體健康"他認為是自己照顧得好"贏了比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那么他就是一個內控的人#同時他泛化的預期是"人可以影響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無論發(fā)生的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是自己造成的#但如果他認為身體健康取決于命運"贏了比賽是交了好運氣"那么他就是一個外控的人#他傾向于相信發(fā)生在他和別人身上的事情是不受他控制的#研究表明"外控型的青少年表現了更高的焦慮水平#有人 (U/:-+:"#&R!)發(fā)現外控的大學生比內控的大學生有更多的自殺念內控的學生學業(yè)成績更好&#"’#為什么內控的學生 表現更好呢?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應該對自己的成 績負責"內控的學生更相信努力學習會對考試起作 用#另一個原因"也許是內控者和外控者的歸因方 式不同"內控的學生把高分歸因為自己的能力和努 力"而外控的學生把得高分歸因為運氣好或考試容 易#接下來就談談歸因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 響#頭&&’#還有研究 (e5,428 g E<<;+:"#&RT)顯示"
h+5,+:認為"一個人可能把成敗歸于以下 ! 種原因*能力!努 力!問 題 難 度 和 運 氣#其 中 能 力!任務難度是穩(wěn)定的"對成功期待影響大#而努 力和運氣是不穩(wěn)定的因素"隨情形不同而變化"對成功期待影響小#比如"一個學生把考試失敗歸于 穩(wěn)定的因素+++能力低"就會影響他未來追求成功 的信念 (低成功期待)#相反"如果他把失敗歸于 努力不夠"只要以后努力就能克服"則不會影響他 的成功期待#從另一個角度看"能力與努力屬于個 體內在的因素"而工作難度與運氣屬外在原因#如 果一個學生把考試得高分歸于內在的原因+++高能 力和努力"他就會更看重他的成就"并從成功中體 會到自尊"自豪#反之"如果他把得低分歸于能力 低和不努力"他就會感到羞愧和內疚#兒童和青少 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失敗"但失敗對他們的影 響卻大相徑庭#
基于 h+5,+:的 歸 因 理 論"WG+6@ 等 (#&RR) 發(fā)現"兒童對其成功結果的解釋方式不同&##’#一 些人采用自我主宰取向"他們把成功歸于能力"把 失敗歸于外在因素 (考試太難"問題模棱兩可)或 不穩(wěn)定性因素 (只要努力"就能做得更好)#這些 兒童能保持自信"維持自尊"會繼續(xù)追求成功#與 此相反"另一些兒童采用習得性無助取向#他們總 是把成功歸于不穩(wěn)定的和外在的因素 (努力"運 氣)"這使得他們不能在成功中體會到自豪和自尊# 相反"他們卻把失敗歸于穩(wěn)定的!內在的因素 (低 能力)"從而降低了他們的成功期待和在困難面前 的堅持性#他們會放棄繼續(xù)努力和嘗試"表現出無 助和抑郁#
4 . 情緒調節(jié) 情緒
(+><15<,)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而產 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tài)#不同個體對相同刺激可能 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他們采用的調節(jié)情緒的策略也 不一樣#面對消極情緒"第一類人針對引起情緒的 刺激"消除之"這就是問題中心策略#第二類人改 變對引起情緒的刺激的認知"降低刺激對情緒的負 面影響#第三類人使用否認!逃避或反復思量的調 節(jié)策略#研究表明常使用第三種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高 抑郁癥狀和問題行為相關f:<99 (L""#)對#!RT名大學生進行的一系列 研究顯示"在情緒調節(jié)的過程中"人們是經常使用 重新評價 (:+0;;:05902)策略還是抑制 (9/;;:+9D 95<,)策略存在個體差異#慣于使用重新評價策略 的大學生"傾向于在情緒發(fā)展過程的早期進行情緒 調節(jié)"他們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這些大學生面對威脅的刺激情境!常采取樂觀的態(tài)度!他們 對刺激情境重新認識"評估!并積極修復消極情 緒#因此他們有更多的積極情緒體驗!而體驗到的 消極情緒較少#社交方面!因為能與人分享快樂和 憂傷!人際關系密切#心理健康方面!常使用重新 評價策略者出現抑郁癥狀較少!自尊和生活滿意度 高#而習慣于使用抑制策略的大學生傾向于在情緒 過程的后期運用調節(jié)策略#雖然也能達到減少消極 情緒表達的目的!但這種抑制過程占用了他們在社 會情境中的認知資源!影響問題解決和人際交往# 不僅自我感受缺乏真實一致!也誤導了他人對其真 實感受的了解#常使用抑制策略的大學生與不用這 種策略的人相比!面對壓力情境!他們常掩飾自己 的內心感受!抑制情緒表達#他們對自己的真情實 感不明晰!修復消極情緒的效果差!同時在對待自 己的情緒態(tài)度上更消極!易陷于反復思量之中#情 感方面!他們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情緒!其中包括內 心感受不一致引起的痛苦#社交方面!他們不愿與 人分享內心感受!人際關系疏遠#心理健康方面! 他們的自尊和生活滿意度低!抑郁癥狀重$
M52@等 &L""T’對#KL名青少年 &’年級和#" 年級’的研究表明!那些在情緒調節(jié)上存在問題的 青少年!會體驗到更強烈的憤怒"悲傷和神經質情 感!并且心情恢復需要的時間更長!他們不知道怎 樣做才能使自己感覺好受些#雖然多數青少年使用 積極的策略管理情緒!如變換角度思考"和朋友交 談或解決引起情緒的問題!但仍有些青少年選擇了 無效的應對策略!如否認"逃避或反復思量!這些 做法都無助于改善心情#更為嚴重的是!那些總是 使用無益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青少年容易產生抑郁! 并傾向于發(fā)生打架"逃學等不良行為
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看出人格因素和青少年的心 理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對相關研究做一些歸納有助 于廣大教育工作者更敏銳地察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問題!并能及時采取適當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