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與方法
一、 對象:研究資料來源于1993?1997 年間收住我院的青少年心理障礙病人,經(jīng) CCMD-2-R再診斷,符合心理障礙的診斷標 準。平均年齡16. 21 + 2. 49歲,男128例,女 78例,學生168例,其他人員38例;對照組 為初中學生269例,占94. 06% ,其他人員17 例,占5. 94%,男性148例,女性138例,平 均年齡,6. 27±2. 38歲。
二、 方法:調(diào)查表有三個:①管教方式,學 習及性教育方面,分寬松、嚴厲及介于兩者之 間。②發(fā)病的可能誘因。③家庭生活中的融 洽情況并將各條目定量化。共分五級(0至4 級)。
結(jié)果
一、 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心理障礙發(fā)病的關(guān) 系見附表。
二、 發(fā)病的可能誘因;對照組286例中有 心理障礙者54例,占18.88%。誘因以學習 原因為多,包括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壓力較 大,課間發(fā)言失誤,測驗成績不好等。研究組 206例中101例因?qū)W習原因誘發(fā)患病,占49. 03%。對照組21例,占38.89%;其次是社交 原因,主要是男女間交往和在集體場合中緊 張恐怖,研究組78例,占37.86%,對照組19 例,占35. 19%;其它原因研究組27例,占 13.11%,對照組14例,占25.93%。研究組 首發(fā)于初中一年級的105例,占50. 97%,首 發(fā)于初中二年級的58例,占28. 16%,首發(fā) 于初中三年級的43例,占20.87%。
三、 研究組206例病例中,父母間感情不 好,經(jīng)常吵架的82例,占39.81%;父母與子 女間缺乏溫情,不能進行交流的164例,占 79. 61%;父母離異及死亡的12例,占5. 83%。對照組中15例父母間關(guān)系不好,其子 女有13例心理障礙;父母與子女間缺乏溫情 的57例心理障礙,父母離異、死亡的13例中 有5例心理障礙。
附表 |
兩組在管教、學習及性放育方面比較 |
|
研究 |
組 206 |
對照 |
組 n=286 |
|
因 素 |
例數(shù) |
% |
例數(shù) |
% |
P值 |
管教 |
寬 松 |
28 |
13. 59 |
86 |
30. 07 |
<0. 01 |
|
嚴 勵 |
178 |
86. 41 |
200 |
69, 93 |
<0. 01 |
|
共同討論 |
43 |
20. 87 |
117 |
40. 91 |
<0. 01 |
|
家長獨斷 |
163 |
79. 13 |
169 |
9. 09 |
<0. 01 |
|
支持社交 |
29 |
14.08 |
118 |
41. 26 |
<0. 01 |
|
限制社交 |
177 |
85. 92 |
168 |
58. 74 |
<0. 01 |
學習 |
鼓 勵 |
21 |
10. 19 |
58 |
20. 28 |
<0. 01 |
|
強 制 |
185 |
89. 81 |
214 |
74. 83 |
<0. 05 |
|
高目標 |
184 |
89. 32 |
132 |
47. 55 |
<0. 01 |
|
力 爭 |
22 |
10. 68 |
154 |
52. 45 |
V0.。1 |
性教育 |
加以限制 |
190 |
92. 22 |
218 |
73. 65 |
V0. 01 |
|
積極引導 |
16 |
7、78 |
78 |
26. 35 |
VO. 01 |
討論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家庭管教方式以 嚴勵、獨斷、高目標,各方面加以限制為主,顯 著高于對照組,與國內(nèi)報告基本一致E。發(fā)病 人群初中一年級學生占50.97%,隨年齡和 知識的增長患病人數(shù)有下降趨勢。提示家庭 教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關(guān)重要。家庭缺 少溫暖和情感交流與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發(fā)生 密切相關(guān)。這比父母離異或死亡的影響還更 嚴重。這與國內(nèi)外報告基本一致■。當然青少 年心理素質(zhì)差,心理負擔過重,心理衛(wèi)生知識 貧乏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因此,為了提高青 少年的心理素質(zhì),首先要求父母要有良好的 心理素質(zhì).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教育 孩子要因勢利導,全面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嚴格 避免粗暴干涉。此外中學階段,學校要加強青 少年生理及心理學知識的教育,改變應試教 育方式,培養(yǎng)青少年主動探索性索取知識的 能力,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