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07-17 08:38
人們總是希望孩子的一生幸福、充實、平平安安;希望孩子能健 康成長,早日成才。但是,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意外的麻煩常會發(fā)生: 疾病、創(chuàng)傷、心理問題的感隋痛苦;父母分居或離婚造成的家庭危機或 者親人的生離死別;特別是青春期的麻煩……孩子和父母都會不知不覺 地碰到,任何一種情況都會影響孩子的感情、行為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甚至影響其一生的幸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家庭向獨生子女化發(fā)展, 父母的重望、學習的壓力、升學的競爭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給少年兒 童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緊張、刺激和心理壓力。據我們調查,全國4~ 16歲少年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fā)生率高達14%;一則公開報道的數字更 讓人震驚:“近年來,我國一些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的發(fā)生率呈直線上升 的趨勢,僅北京、上海學齡前獨生子女心理變態(tài)的比率就超過50%。中 小學調查表明,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接近30%的小學生 心理素質處于不及格水平,而優(yōu)秀或良好者僅占8.2%。”在北京的一項 調查中發(fā)現32%的中小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有70%的家長在家 庭教育上不合格,50%的兒童精神障礙問題來自家庭,許多成人的精神 問題都可追溯到兒童期的家庭問題。
現在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yǎng); 重學習成績,輕道德品質;重升學率,輕心理健康的情況非常嚴重。正 是家長、教育者、及普通醫(yī)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缺乏,釀成了一幕幕痛心 而愚蠢的悲劇。事實證明,兒童心理衛(wèi)生問題涉及到家庭、社會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因此,糾正普遍存在于人們心中的錯 誤認識,走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誤區(qū)已 迫在眉睫,這是關系到國家未來、家庭幸福、 個人發(fā)展與成才的重大問題。
據WHO估計,全球大約有l(wèi)/5兒童和 青少年在成年之前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情緒或 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困難、缺乏自信、 與同齡人或成人交往困難、吸煙、酗酒、吸毒、 過早的性行為、少女懷孕、離家出走、自殺 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患者 得到了適宜的治療。
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衛(wèi)生狀況非常令 人擔憂。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 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 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 21.6%到32.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 緒穩(wěn)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 估計,到2020年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 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種致病、致死和 致殘的原因之一,因此“兒童和青少年精神 衛(wèi)生是全民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影響人 們生存和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溫飽問 題和傳染??;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生活節(jié) 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使很多人日常行為 的盲目性加大,如過分追求短期成效,失敗 的幾率就會很高;此時如果不及時進行情緒 的調整,內心失去平衡,就容易產生心理障 礙。正如專家預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 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 們持續(xù)而深刻的痛苦”。然而,人們對生活中 如此嚴峻的考驗尚未重視,對心理健康問題 了解甚少。
兒童軀體有病,大家會去找醫(yī)生看病以 求解除病痛。那么有了心理疾病怎么辦?也 應該去找心理醫(yī)生以解除心理的病痛。實際 上,人的精神(心理)也和人的軀體一樣, 可以正常活動,也可以發(fā)生故障,即出現障 礙或疾病。然而,人們對于軀體生理活動障 礙或疾病容易理解,也能接受,而對于精神 (心理)活動的障礙或疾病就不易理解,難以 接受,甚至產生極大的誤解。在一些發(fā)達國家, 心理咨詢已成時尚。我的一些國外朋友為能 有心理醫(yī)生保健而自豪。相比之下,我們國 人的偏見還很深。
每一位家長都格外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 健康,這是當今家長們需要搞清楚的問題。 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規(guī)定,健康的理想標準 應當是:使得個人機體的一切功能活動從童 年直到成年都處于最滿意的狀態(tài)。這就是說, 對每一個兒童都應滿足其生存年代的生長發(fā) 育的基本要求,而不僅僅是“活著不得病”。 具體地說,我國兒童健康應體現出如下的特 點:身體的健康;良好的抗病能力;良好的 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健全的人格趨向和良 好的道德品質。兒童的健康絕不僅僅是傳統 意義上的“不生病”。全社會尤其是每一位家 長,都應了解兒童健康的新觀念,滿足孩子 生長發(fā)育中的基本要求。
科學家們斷言2l世紀是心理健康的世 紀。讓我們大家掌握更多的精神衛(wèi)生知識, 具備良好的承受各種壓力和應激的能力,減 少各種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發(fā)生。同時也讓我們 大家共同努力,消除對心理疾病的偏見,走 出軀體沒病即為健康的誤區(qū),加強全面健康, 提高生存質量,創(chuàng)建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