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生活和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世界人們的平均壽命 得到了很大的延長。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老年人數量的增多,尤 其是我國,人口的基數大,老齡化的速度發(fā)展很快。和衰老緊密聯 系的一些身體上的生理改變,例如頭發(fā)變白、牙齒脫落、皺紋聽力 與視力減退、骨骼脆弱及組織器官的功能退化等 [1]。與此同時,老年人的心理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筆者從多個方面分析了老年患者 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護理的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
1.1 孤獨和失落感 部分老年患者會因為獨居、喪偶、人際交往能力差、離退休及社會或家庭地位改變等產生一定程度的孤獨 和失落感,同時身體機能的減退會造成其活動困難,嚴重影響了 老年人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久而久之,多數老年人會出現一系 列的變化,會出現隔絕和寂寞的感覺,往往會表現出表情冷漠, 目光呆滯,自制力差,情緒低沉,心悸和失眠等問題 [2]。
1.2 自卑和恐懼 往往這部分老年人本身的性格就比較孤僻、膽小、冷漠和寡言等,再加上身體機能的衰退和與外界的溝通減
進而出現嚴重的恐懼和自卑心理。
1.3 抑郁 作為老年人經常出現的不良心理,抑郁是因其遭受慢性病的折磨或死亡威脅等因素造成的。由于退休或其他原因 改變了其原來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或巨大的落差等,都會導致老年 人很難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 從而產生抑郁和悲觀的心理,嚴重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1.4 癡呆 老年人智力減退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包括成年期智力的保護、受教育程度 , 生活的經歷和環(huán)境等因素。其中記憶力差通常為智力下降的早期癥狀,會導致老年人的定向思維力 受到影響。尤其是老年癡呆的發(fā)病率極高,作為一種慢性的精神 衰退病,其發(fā)病較隱蔽,且發(fā)展緩慢,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 和治療,已嚴重威脅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5 依賴性強 伴隨年齡的增大和身體的衰老,老年人的各個方面會越來越依賴家庭和子女的幫助,內心十分渴望有親人守 護和陪伴。喜歡熱鬧,且經常擔心患有疾病時無人照料。此外, 衰老過程中的生理變化嚴重削弱了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信心,從 而產生極強的依賴心理。
2 老年患者心理護理的方法
2.1 住院時的護理 老年人在剛住院時,由于不熟悉醫(yī)院的環(huán)境,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很容易出現孤獨、失落和煩躁的感覺。 此時,醫(yī)護人員要根據其心理特點,主動地幫助其適應醫(yī)院的環(huán) 境和生活,以消除老年人的不良心理。同時要求醫(yī)務人員掌握溝通的方法,主動與老年人交流。在講話時要求語言親切、態(tài)度溫和真誠地尊重和理解老人,努力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3]
2.2 恢復過程的護理 在老年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之后,且經過檢查身體的各項指標和體征都正常時,可幫助其進行適當的活動, 并為出院做好準備,責任護士還要根據老年人的特點,為其講解 康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指導其逐漸至恢復正常的生活方式, 增強其獨立性,并努力提高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3 危重患者的護理 對于危重患者時,恐懼和和煩躁是老年患者最為多見的不良心理??山o予適當的鼓勵和安慰,去緩解 老年人內心的痛苦,使其以健康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配合疾病的治療。 必要情況下,親屬要時刻陪伴和照料老人。
2.4 出院后的護理 在出院時,醫(yī)務人員不但要及時告訴家屬所要注意的重點事項,還必須為患者或其親人準備一份出院后 的詳細指導材料,以確保出院后老年人心理得到很好的護理,此 外家人要對老年人出現的不良心理或行為給予充分的理解,努力 幫助他們安享晚年。
3 討論
高質量的心理護理可以很好地治療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有研在和老年人溝通時,一定要十分尊敬,并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包括耐心地傾聽,介紹一些老年人比較感興趣的東西或事情。 在和老年人交談時,千萬不要隨意打斷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在回答問題時,聲音要響亮,語速盡量放慢,讓老年人真正感受到醫(yī)務人員或家屬無微不至的護理。護士還要努力去了解老人年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因老年人大多比較健忘,要將物品放于顯眼或易于取到的地方 [4]。在飲食方面,要盡量顧忌老人的飲食和生理特點,在滿足老人的要求的同時,還要保證飲食科學和合理。 此外,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有助于緩解和改善老年人的不良心理。
綜上所述,解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鍵是準確把握住老年人心理變化的特點,通過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去改善老年 人的心理狀況。密切觀察老年人的心理變化 , 幫助其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 確保和家庭以及社會的溝通。對慢性病要建立合理的治療措施,老年人也要自覺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并樹立積極和樂 觀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