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1-03-08 17:22
在面對當前社會矛盾的增多、輿論導向和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凸顯、學校學習競爭壓力加大等,由此誘發(f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根據有關調查結果表明,我市有10%-30%的青少年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又是保證青少年正常學習和交友發(fā)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經濟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需要。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是由學業(yè)帶來的心理壓力大;二是適應能力差,對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不適應,不習慣教師的教學方式,或不喜歡學校的各項活動;三是偏執(zhí)、敵對。認為他人不可信,自以為是,偏于固執(zhí);四是人際關系緊張,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五是抑郁,表現出對學業(yè)、前途、未來沒有希望,精神苦悶,情緒低落;六是焦慮,心理煩躁不安,情緒忽高忽低極不穩(wěn)定等。由于青少年尚處于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期,認知能力還不夠強,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誘發(fā)心理健康問題,如不及時矯正,有的甚至走向犯罪,走向自殺。
二、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和建議
(一)家庭教育方面:溺愛,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及時滿足,刁蠻任性,不顧及別人感受;父母文化層次低,奉行“黃荊棍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或苦口婆心的絮叨,使孩子形成逆反和叛逆,遇事沖動,無法獲取處理應對問題的良性技能,從而導致生活中感到壓抑和孤獨,學習、人際關系中的焦慮、自卑等;父母期望值過高,將自己在人生或工作中的未實現的期望,強加于孩子身上,整個家庭以孩子學習為重心,對孩子處處要求完美,使孩子壓力加大,經不起挫折考驗等等。
建議:
1、加強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讓自己懂得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2、給予孩子無條件的關愛。沒有陽光,萬物不能生長;沒有關愛,孩子的精神人格無法健康成長。給予孩子無條件的關愛不等于無條件的遷就和溺愛,而是當孩子自暴自棄時,當孩子落后失敗時,當孩子在眾人面前給你出丑時等等,你可以批評他的行為,但是不論發(fā)生什么,都不放棄對她(他)的愛,愛是責任、是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成長中的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的愛來獲得力量,父母的愛,是孩子形成自尊、自愛、自信、安全感以及其他一切良好品德的基礎。
3、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正常的“父、母、孩子”三口之家,父母之間相親相愛,孩子依戀父母,敬重父母,三人之間的“三邊”關系都是“正性”的情感,如果父母之間關系出問題,孩子就會處于“分裂”狀態(tài),因此,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能推動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4、正確處理自身的矛盾。父母在面對自己的情感困惑、工作壓力與痛苦時在一定程度上應該隔離在親子關系之外,而不應當讓孩子來承擔責任。
(二)學校教育方面:重宣傳輕行動,不少學校雖然表面上注重宣傳,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行動上,卻忽略如何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氛圍,忽略去提高學生自我發(fā)現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被動輕主動,不少學校雖然配備了心理老師,但更多的是鼓勵學生面對心理問題及時咨詢老師,而心理老師很少主動作為,主動出擊,提前預判,未雨綢繆;重分數輕情商,以成績論成敗,以分數作為年級老師評先評優(yōu)的依據,造成在教學中以不斷追求分數的最大化為目的,而忽略了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而實際上情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重學生輕教師,不少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視的是有問題的學生,而忽略有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式和正常的師生關系等方面。
建議:
1、加強學校師資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2、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重在預防教育。變被動為主動,從“點”對“點”的個別輔導到主動思考、主動出擊,從單一的矯治性輔導逐步過渡到對個別群體的提前預判,提前介入,讓孩子的心理問題在萌芽中得以修正。
3、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赏ㄟ^主題班會、演講、手抄報、宣傳欄、校內廣播、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和網絡咨詢、心理講座等形式,向學生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學校可通過家長會或是定期與不定期的通過電話、網絡或信息與家長建立溝通與聯系,及時反饋孩子的變化情況,力爭形成齊抓共管、共同協作的局面,共同處理好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矛盾。
5、加強心理咨詢機構建設。學校應根據規(guī)模大小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室,由專門的心理教師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
(三)社會認識方面:重學校教育輕家庭教育,社會上普遍上認為,孩子在學校讀書,教書育人天經地義的就是學校的責任,而忽略了父母、家庭的教育才是孩子第一任課堂,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重理性認識輕實際支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各界愈發(fā)認識到心理健康在社會和諧中的重要性,對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論認識,然而,在實際支持上,對治理那些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娛樂場所、學校周邊不良環(huán)境,造就一個全社會、各行各業(yè)都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氛圍方面還存在很多有待進一步加強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