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評軟件-孕產婦心理因素分析與心理護理
新聞中心 2022-09-22 17:41
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牛理現(xiàn)象,是婦女一生中的一大痛苦 期,順利度過分娩期、降低圍生期并發(fā)癥是醫(yī)患雙方的共同愿 望。但是不少產婦對正常分娩缺乏了解,以及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陌 生、臨產知識的缺乏及劇烈的疼痛,使其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 變化,引起了諸多分娩期并發(fā)癥,危及嬰兒的健康?,F(xiàn)對孕產 婦心理岡素及心理護理分析如下。
1孕產婦心理溝通及分娩的關系
心理護理即精神護理,它的媒介不是藥物和治療工具,而 是護理人員的行為、語言、神態(tài)、表情等,以此去改變被護理者 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從而達到護理目的。精神因素可致難產, 因此了解孕產婦的心理活動,對于作好孕婦的心理護理、確保 母嬰健康、減輕孕產婦生產過程中的痛苦、縮短產程,使胎兒順 利產出和減少出血等有著重大意義。 當孕婦踏進分娩室普遍存在緊張恐懼心理,擔心分娩過程 中產生的疼痛。擔心是否順產,擔心孩子是男是女、有無畸形, 擔心助產人員技術、產后出血等;其次人地生疏,感到孤獨、害 怕,這些均可導致孕婦的焦慮不安、食欲不振,岡而使孕婦體內 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使子宮肌肉收縮功能紊亂,即子宮被 動擴張.宮頸肌肉高度緊張,宮體主動收縮部分肌肉興奮。因 孕婦失眠,機體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因孕產婦食欲不振攝入熱 量、水分不夠,機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和能量,96%的孕產婦出 現(xiàn)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最終導致難產。著名心理學家沃 爾夫早就發(fā)現(xiàn),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所造成的危險遠比軀體器質性 損害嚴重的多,所以此時的心理護理顯得非常重要。細心觀察 和心理溝通可提高疼痛閾值,減輕疼痛。故及時發(fā)現(xiàn)孕產婦的 不良情緒并及時給予糾正,可使其建立戰(zhàn)勝疼痛的信心,促進 產程順利進展,減少母嬰的并發(fā)癥。
2心理護理
2.1語言護理希波克拉底說過:“醫(yī)師有2種東西能治病, 一是語言.二是藥物。”當產婦進入產房處于緊張、恐懼和不安 時,醫(yī)患首先是語言交流。當孕婦敘述她的疼痛、想法、憂慮及 其他不適時,醫(y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溝通中一是要注意語言的 準確性、清晰性和規(guī)范性.同時要有針對性、科學性、教育性和 幽默性,并要注意說話語調、語速及語音大小。二是要牢記忌 語,其最容易傷及孕婦的心理。臨產時的忌語有:(1)“你怎么 才來醫(yī)院!”。孕婦來時已是憂慮重重,擔心自己能否順利分 娩,擔心自己孩子的發(fā)育與安全,再聽到醫(yī)護人員這樣說,就加重了心理負擔。(2)壓制性語言。如孕婦在子宮收縮時,由于 疼痛以及為了引起別人對自己的理解與關心,往往吵鬧、哭喊 等,這時不能用“不要嚷了,你看別人都沒嚷,你嚷什么!”,而 應該說“你的疼痛我理解,但是越是疼就越快分娩了,不要嚷, 以免消耗體力,有什么不適可以告訴我”等,再結合孕婦的具 體情況向其解釋,并給予指導,加之一些風趣幽默的語言,使孕 婦很快安靜下來,破啼為笑,調動體內的積極因素,使其信心百 倍地度過分娩期。
2.2非語言心理護理針對臨產孕婦的焦慮、恐懼和迫切希 望別人理解的心理,還應使用非語言交流的方式,給予心理護 理和針對性的心理治療,使孕婦產生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產 程進展。首先給孕產婦良好、可信的外表,如態(tài)度從容鎮(zhèn)定、儀 表整潔美觀、姿態(tài)穩(wěn)重大方等.能引起對方的信任,給孕婦帶來 安全感;其次是在和孕婦交談時,目光注視孕婦,使其感到醫(yī)護 人員很注重她,認真傾聽自己的敘述,從而產生可信賴的心理; 兩者切忌閑談、戲說、談笑,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或無所謂等。以免 增加孕婦的不安全和不信任感。
2.3行為護理是除語言護理以外的一種心理護理,如觸摸、 喂飯、喂水,幫孕婦蓋被子。扶孕婦起床、翻身、上床、擦汗,或幫 其放好手的位置,尤其觸摸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也是一種有效 的溝通與護理方式。
2.4環(huán)境氣氛創(chuàng)造有利于產婦心理安寧的環(huán)境條件。筆者 把辦公桌置于待產室,助產人員和產婦在一起彼此增進了解、 改善關系;同時對助產人員的工作作風、操作技術、服務態(tài)度等 也有所促進,也有利于產程觀察、分娩前指導,使產婦感到安 全。除此之外,護士應努力使待產室空氣新鮮、色調柔和,設置 宣教園地,添置電視機、錄音機、報紙刊物,從而使產婦感到心 情舒暢,減輕緊張情緒一J。
總之,對于臨產時不同孕婦所出現(xiàn)的不同心理變化,采取 不同的溝通方式,使其由入院時緊張、憂慮和恐懼很快轉入安 靜、自信并密切配合,使產程得以順利進展,減少分娩并發(fā)癥。 抓住孕婦的心理進行語言溝通已成為新的產科醫(yī)學模式的重 要組成部分。醫(yī)護人員應不斷探索。不斷自我完善,使其適應 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